肌少癥領域大家關注的4個重要問題!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14 14:02:52
肌少癥,作為一種與年齡相關的進行性骨骼肌質量、力量和軀體功能下降的綜合征,日益引起全球醫(yī)學界的廣泛關注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,肌少癥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社會負擔也隨之增加。下面是大家關注的4個關于肌少癥的重要問題。
一、肌少癥的危險因素
· 高齡
· 低體質指數(shù)(BMI)
· 低體力活動水平
· 營養(yǎng)不良
二、肌少癥的臨床不良結局
· 肌少癥患者發(fā)生死亡
· 跌倒
· 骨質疏松性骨折
· 殘疾
· 心血管疾病
三、肌少癥的臨床分級和分型
· 可根據(jù)疾病的嚴重程度將同時存在低肌力、低肌量和軀體功能障礙的肌少癥患者診斷為嚴重肌少癥。
· 可根據(jù)病因將肌少癥分為原發(fā)性肌少癥和繼發(fā)性肌少癥。
· 可根據(jù)肌少癥的共病情況將肌少癥分成不同表型,如肌少癥性肥胖、肌少骨質疏松癥、骨量肌量減少性肥胖綜合征等。
四、診斷肌少癥的工具和標準
低肌量標準:多頻生物電阻抗多頻生物電阻抗(BIA)測量男性肌量<7.0kg/m²和女性肌量<5.7kg/m²
低肌力標準:男性握力<28.0kg和女性握力<18.0kg,小腿圍(男性<34cm,女性<33cm)
軀體功能障礙標準:采用日常步速、5次椅子站坐試驗 、簡易體能測試量表(SPPB)作為軀體功能測量指標;步速<1m/s;5次椅子站坐試驗≥12s;SPPB評分≤9分。
標準化的評估工具:肌少癥數(shù)字化評估與干預系統(tǒng)SMC-1000集評估診斷、營養(yǎng)干預、運動干預為一體,通過數(shù)字化的診療流程,實現(xiàn)對肌少癥的精準篩查與診斷。測試指標涵蓋肌力、步速、平衡、肌肉量等數(shù)十項內容,并依據(jù)個體化的診斷結果,通過智能處方決策系統(tǒng),提供營養(yǎng)和運動解決方案,讓肌少癥的診療形成完整閉環(huán)。
檢測流程:SARC-CaIF及圍度檢測→握力檢測→3步勢平衡檢測→4米步速檢測→5次起坐檢測→人體成分檢測。
肌少癥作為一種重要的老年健康問題,通過了解其危險因素和診斷標準,可以幫助好地理解、預防和治療肌少癥,從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,并減輕社會醫(yī)療負擔。